联系我们 0755-8827-8492

新闻资讯

敏锐嗅觉企业与市场发展动向

千年“徽”煌里的档案密码

日期:2025年05月06日 15:02 来源:中国档案报

       去年以来,在国家档案局的有力指导下,安徽省档案馆积极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主要有5个方面的突出亮点。


       一是资政开新局。围绕中心大局,积极编报《安徽档案资政参考》,获得多位省领导批示肯定。省委书记梁言顺批示指出:“省档案馆守正创新推动徽州文书档案保护开发利用,积极探索徽州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批示指出:“档案资政有独到价值。”省委常委、秘书长单向前2次对省档案馆资政工作作出批示肯定。2024年,省档案馆工作共得到省领导7次批示。


       二是开发结硕果。积极发挥档案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功推进“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是安徽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主办“千年‘徽’煌——徽州历史档案联展”,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三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省委秘书长张韵声等省领导参观展览并给予高度肯定。新华社、安徽广播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先后报道。举办“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长三角档案联展”等展览,与省直机关工委联合组织省直及中央驻皖单位党员观展。与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年共接待参观2.1万余人次,有效发挥“三个基地”功能。


       三是收集提质效。主动对接、积极跟进、加强指导,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考察安徽相关档案资料收集进馆。打破部门资源壁垒,首次接收2020年至2024年约1.35万分钟安徽新闻联播录像档案进馆。接收引江济淮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跟进指导第十四届园博会、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档案并推进移交进馆。接收全省事故和自然灾害调查处置档案,建立专题数据库。全年接收各类档案15.59万卷(件),馆藏总量逾173万卷(件)。


       四是档案现代化谱新篇。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批准安徽省数字档案馆系统通过测试,建成高水平数字档案馆。牵头开展的《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前景研究》等2项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牵头编写出版全国首部以“人工智能+档案工作”为主题的研究专著,1项科研项目《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自媒体信息采集、整理和保存研究》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牵头制订的《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语音识别转写工作规范》等2项档案行业标准正在稳步推进。


       五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日碰头、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工作问效机制,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干部队伍建设展现新风貌,省档案馆先后被授予省直机关“书香机关”“安徽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2025年,省档案馆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聚焦安徽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实现“三个新的更大进展”奋斗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


建好“四个库”,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好存史“资源库”。进一步收集齐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相关档案资料,做到规范整理、安全保管。聚焦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强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档案收集,强化安徽全面深化改革相关档案收集,推进机构改革中涉改单位档案接收,加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档案工作业务指导,记录好江淮儿女推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奋进历程。2025年度计划接收16万卷(件)各种载体档案及数字化副本,持续加强红色档案、历史传统文化档案征集,进一步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资源。


       二是建好资政“智囊库”。突出安徽典型、安徽经验、安徽模式,把握大局大势,聚焦领导关注、群众关切,提高资政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的力量,对标先进、博采众长,统筹谋划、高标准推进资政工作,打造《安徽档案资政参考》品牌。


       三是建好育人“思想库”。结合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协同举办新四军抗战历史长三角档案联展,拍摄新四军《抗敌报》档案专题片,编辑出版《峥嵘岁月稠——新四军〈抗敌报〉中的抗战故事》(暂定名)等。推进徽文化传承发展,积极推动徽州文书馆藏工程及“焕新”计划实施,持续强化徽州历史档案保护开发,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安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好惠民“信息库”。加大开放力度,健全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协同机制,开放审核馆藏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等全宗档案13万余件。推进民生档案接收,开展在肥省属医院出生医学证明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深入开展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档案馆联动,持续拓展民生档案利用合作范围。加快推进安徽数字档案共享服务(e键通)升级改造,推动终端向省内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查档获得感。


强化“四个力”,全面提升业务建设水平


       一是强化引领力,科学谋划发展。全力打好“收官战”、蓄势“开门红”,锚定“业务工作争一流、党建工作争先进、全馆工作上台阶”工作目标,持续抓好国家档案局业务建设评价反馈意见整改,扎实推进“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安徽省档案馆业务建设发展规划。


       二是强化创新力,深化科技赋能。持续完善并不断提高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应用水平,修订《安徽省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做好省直立档单位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业务指导。推进“2025年度国家重点档案基础体系建设任务”等档案数字化项目实施,年度计划完成馆藏民国档案目录数字化25万条、全文数字化100万页。推进档案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做好《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语音识别转写工作规范》等2项行业标准编制。


       三是强化支撑力,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档案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安徽省首届档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持续开展全省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锻造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是强化保障力,筑牢安全防线。进一步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防范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规定,完善档案数据备份,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开展安全检查、灾害应急演练、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严格档案开放审核把关,加强服务外包监管,织密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防护网。


抓实“三个始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统领。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政治属性,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全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始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巩固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积极培育具有档案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三是始终强化正风肃纪。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昂首阔步新征程,省档案馆将坚持干字当头,弘扬实干精神,加强工作问效,强化统筹推进,不断开创安徽省档案馆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5年4月14日 总第4275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