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条例》宣传贯彻的科学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档案工作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更加突出,档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档案工作依托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获得全新发展条件,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更加多变、更易失衡的发展形势。
-
数字赋能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更“智慧”
当太空舱式感应门随着人脸识别徐徐打开,你会步入蓝光灯带走廊,走进温馨而庄重的等候区,进入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办公室,看到极具科技感的机器人取档窗口,你可能感觉自己进入了科普基地或航空实验室,直到“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档案室”这几个烫金宋体字映入眼帘,你会发现,一个现代化的档案室扑面而来。
-
档案工作如何更好赋能全球治理
武装冲突不可避免会造成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损毁。今年5月,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针对武装冲突和政治动荡期间个人生命、人类文明遭受损害的问题发表宣言,敦促冲突各方保护所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古迹遗址,确保文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完整和安全。
-
《实施条例》与其他档案法律法规的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领档案事业法治化发展的科学产物,必将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法律体系、谱写新时代档案事业良法善治的新篇章贡献重要力量。
-
重特大事件档案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综合现有实践,可将开发利用模式归为3类。一是建设开放的重特大事件专题资源集,从馆藏中梳理出与该事件相关的档案资源,并将其开放。二是建设完善的重特大事件数字档案馆,在实现档案资源网络化整理与保存的基础上,提供多层次利用渠道。三是建设叙事型重特大事件数字记忆,面向重特大事件记忆留存与呈现的需求,利用数字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系统性建设与开发。
-
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文化养老事业的切入点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近3亿,且还在不断增加。如何增进老年人福祉、让他们安享晚年,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许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已不满足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文化养老”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相对物质赡养而兴起的新的养老理念,充分体现了老年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迫切需求。
-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
1997年12月,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并被列入第一批《世界记忆名录》。它不仅是中国首个入选该名录的珍贵档案,也是世界上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音响档案。
-
奋力谱写云南档案事业现代化新篇章
在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档案治理和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力量。